从“智能湾区通”到“跨境通办”
从商事登记到民生领域
今年以来,江门持续深化
与港澳地区的合作
“全国首创”多项措施
不断为港澳乡亲、投资者
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服务
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
要深入推进“港澳融合”工程
未来,江门将牢牢把握服务港澳的初心
持续深化与港澳多领域合作
三地携手共同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
位于蓬江区胜利路的珠西创谷(江门)科技园是广东省认定的四个“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”之一,我市唯一的省级“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”。这里集聚了众多港澳青年创业在孵项目。香港青年梁凯斌在这里开设了一家名为邑青科技的公司。
梁凯斌说,江门在政策上给了其很多扶持和便利,“这两年江门市委市政府鼓励港澳青年回来创业就业,为我们制定了专门的人才计划,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。”
这样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,目前江门已建成6家,在孵港澳创业团队(企业)超84个,带动港澳青年就业140多人,为超过1000名港澳青少年提供实习交流岗位。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只是江门服务港澳的缩影。这两年,江门与港澳的深度合作,从机制、金融、文旅等多领域全面开花。今年以来,全国首创的“江门-澳门(香港)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”先后在澳门、香港启用,港澳企业和群众“零出关”即可办理我市不动产、商事登记、社保、税务等4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。而早在去年,江门商事登记“智能湾区通”就在全国率先上线,港澳同胞在江门办公司可以远程身份认证、离岸智能办照、全程自助办理。在南粤家政(江门)产业园,欧阳女士最近就协助一项港澳的创业项目成功落地。
港澳创新创业项目代理人欧阳女士说:“现在从香港回来还需要隔离,这对大家来说造成了较大的困扰。不过现在法人不需要亲临现场,只需要手机就可以线上办理,确实非常方便。”
随着三地往来越来越密切,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也更频繁。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,要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,大力实施“湾区通”工程,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,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。深入对接港澳高标准市场规则,推进与港澳在市场准入、标准认定、产权保护等方面接轨,推动职业资格和行业标准互认。
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科一级科员罗春丽说:“我们将继续抢抓‘双区’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,对标港澳高标准商事登记规则,开展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最大限度解放市场准入准营束缚。”
另外,我市还提出,加强与暨南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澳门大学等侨港澳高校及科研团队合作,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在江门转化落地。积极引进港澳优质教育机构在江门办学,强化江门与港澳职业教育合作,做好港澳籍人员子女就学保障工作。在医疗卫生领域,江门将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江门设置医疗机构,做好港澳居民跨境就医、康养政策衔接。此外,通过减税降费、定向采购、金融扶持等措施,助力初创企业跨越创业脆弱期,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前来江门学习、就业、创业、生活。
市委台港澳办主任李欣立说:“我们始终把推动产业的融合、民生的融合和人心的融合作为工作重点,不断拓展和深化江港澳合作领域,提高交流合作水平,更好地发挥三地的各自优势,争取释放出最大的整体效应和发展的动能。”
而六大工程从科技、工业、园区、人才等方面同步推进,又让港澳青年对三地携手融合发展信心倍增。
香港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工程学博士、香港科技协进会会长、江门市云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威棠表示,无论是科创环境、人才政策还是交通配套等,江门都在不断优化,“未来江门还会建设新的园区,优化产业链,配套高新科技产业的生产线,可以让我们参与生产,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在江门发展得更好。”
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副理事长邓伟强说:我们也很期待澳门的青年,尤其在政府这个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引导下,越来越多的来到江门就业、创业,发展个人事业。”
香港青年、江门市邑青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梁凯斌说:“我希望有更多交流活动,特别是香港很多青年对内地的环境不熟悉,这使得他们不敢走出舒适圈,但江门其实有很多发展机会。”
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讲席教授、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:“跟港澳对接要循序渐进。我们要吸引大批的海外华侨服务业企业、制造业企业、创新创业落户江门,制度上可能需要国际化一点。我们要创新,要解放思想。只要我们能找到突破口,就能找到新的发展台阶。”
来源于:江门广播电视台
转载自:江门市场监管